云顶7610线路检测前身为 2005 年建校的中国海洋大学青岛学院,是由中国海洋大学申办、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下属的青岛伊力特德泰科教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投资举办的本科层次的独立学院,是山东省唯一一所由“211”“985”高校申办的独立学院。2011年经教育部批准,转设为独立建制的民办普通本科高等学校,更名为云顶7610线路检测,是山东省第一所由独立学院转设的民办本科高校,也是全国第一批由独立学院转设的新建本科高校。由于办学规范,成绩突出,于 2016 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
学校坐落在景色秀丽、气候宜人、素有“金胶州”之称的滨海城市青岛胶州市,北靠胶州市政府、著名的三里河文化公园和国家 4A 级景区—少海湿地公园,距青岛火车站约 40 分钟车程,距青岛流亭机场约 30 分钟车程,距胶东国际新机场约 20 分钟车程。为广大学子在校学习、生活、毕业求职就业等提供了地理区位优势。学校实行政治上党委领导、行政上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注重发挥党委指导、监督、保障作用,强化监事会对学校运行决策的监督并向股东负责,发挥校务委员会、学术委员会、教学指导委员会作用。党委会行使指导、督查、纪检权力,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落实。董事会是学校最高决策机构,负责制定学校建设发展过程中的战略、方针、政策。校长领导下的行政团队执行董事会决议,全面行使学校管理职权。
学校设有机电工程学院、云顶集团7610官方网站、建筑工程学院、食品工程学院、外语学院、云顶集团7610官方网站学院、职业技术学院、通用航空学院、基础教育学院、法学院、法语学院、国际学院等 12 个教学单位。现有 35 个本科专业及 9 个专科专业,基本形成了以工学类学科专业为主,管理学、文学和经济学等学科专业协调发展的专业布局。其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国际商务和能源与动力工程 6 个专业入选“山东省民办本科高校优势特色专业”。学校面向全国 28 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招生,现有全日制在校生 11431 人,其中本科生 10431人。
学校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成立了教师发展中心,坚持“稳定、培养、引进、提高、优化”并重的原则,已形成了一支以专任教师为主,专兼职结合,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现有专任教师 565 人,外聘教师 141 人。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教师 376 人(其中:硕士 348 人,博士 28 人),占专任教师数的 66.55%;具有高级职称教师 170 人(其中:正高 64 人,副高 106 人),占专任教师数的 30.08%,具有中级职称教师 293 人,占专任教师数的 51.86%;双师型教师 56 人,占专任教师2数的 9.91%; 35 岁及以下青年教师 221 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 39.11%。教师队伍中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1 人、获“剑桥大学 BEC 终身成就奖”1 人、全国优秀教师 1 人、山东省教学名师 1 人、山东省优秀教师 2 人、山东省优秀教育世家 1人、山东省民办高校优秀教师 3 人,青岛市资深专家 1 人、青岛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 1 人、青岛市教学名师 3 人,校级教学名师 10 人,校级优秀教学团队 6 个,校级科研团队 3 个。
学校坚持以立德树人为中心环节,推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三全”育人,注重营造“以人格魅力感染学生,以专业前景疏导学生,以专业知识启发学生,以娴熟技能示范学生,以学术水平感召学生,以职业道德感动学生”的良好师德师风氛围。构建了“辅导员—班主任—学业导师—学长—班长班委”五位一体的全方位育人模式,充分发挥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功能,形成合力
育人、协同育人的长效机制。
学校占地面积 1046.29 亩,建筑面积 28.1 万平方米。拥有教室 331 间,其中多媒体教室 93 间,数字语音室 16 间;公共计算机实验室 13 间,同声传译实验室 1 间;建有 4 个校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与 60 多家企业签订协议,建立校企合作实习、实训基地。教学、科研设备总价值为 8035.65 万元。图书馆拥有纸质图书 114.4 万册,电子图书 16 万册,引进了中国知网等国内知名数据库。校园网络覆盖全校,拥有通识课程及专业课程的网络教学平台。学校拥有 2640.03 平方米的含羽毛球、乒乓球、健身等场地的体育馆,另有 54653 平方米含标准塑胶运动场、足球场、篮球场、网球场、排球场的体育运动场所。学校拥有 75346 平方米的标准学生公寓,8618 平方米的学生餐厅(含 1 个清真餐厅)勤劳、团结、开拓进取的青工人,正以创建国内一流民办本科教育目标为指引,传承中国海洋大学的优良办学传统和“高标准、严要求”的治学理念,发扬新疆生
产建设兵团“艰苦创业、无私奉献、严格管理、严格要求”的优良传统,践行“胸怀天下,造福人类”的校训,抢抓“一带一路”建设机遇,根据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求,合理定位,立足优势,努力建设一流本科、做强一流学科专业、培养一流应用型人才而努力奋斗。